宋代是中国历史上高型家具全面取代矮型家具的时期,并开创了素雅高洁的文人家具风格。
但是,宋式家具的造型、结构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?文献的记述很难转化为直观的形象,而出土的宋代家具又比较少见,好在我们有图像。传世的许多宋画都画有各种家具,特别是南宋画师临摹五代顾闳中的《韩熙载夜宴图》(北京故宫博物院藏),简直就是宋式家具的博览图,宋代常见的家具类型都可以在此图中找到,从承具到坐具,从屏风到架具,从卧具到床上用品。
图像中的宋朝家具
床与榻。宋代的床,主要是摆放在卧室供睡觉用的卧具,具有一定的私密性;而榻则是安放在书房、客厅的坐具,具有陈设的功能,更注意装饰与美观,当然也可用来躺卧、憩息。
从南宋人摹《韩熙载夜宴图》的“听乐”部分,我们可以看到宋代的床与榻。图中的床为帐床,三面有围子,铺有床单,帐帘卷起,露出一面围子与一角锦被。榻是黑漆的围子榻,围子绘有装饰画,上面坐着主人韩熙载与一位红衣客人。
南宋人摹《韩熙载夜宴图》“听乐图”
案与桌。在矮型家具时代,并没有桌,只有案。案是低矮的承具,有食案、书案、棋案、香案、画案等。到了高型家具时代,才出现了高脚的桌,饭桌、书桌、棋桌、画桌,等等。同时传统的案也逐渐向高型发展,案与桌的功能相近,但也有微妙的区别,一般来说,案越来越注重陈设功能,桌越来越注重实用功能。
《韩熙载夜宴图》出现的餐桌是宋代最流行的细腿长桌。在宋佚名《戏猫图》(台北故宫博物院藏),我们则可以找到一张黑漆花腿方桌;宋佚名《梧阴清暇图》(台北故宫博物院藏)的梧桐树下、大屏风前,放的是一张黑漆束腰书案,这是主人用来观书、写作的文化用具;旁边还有一张红漆花腿方桌,堆放着杂物。
宋佚名《戏猫图》
宋佚名《梧阴清暇图》
椅与凳。在矮型家具时代,也不会有椅,只有低矮的凳,包括长凳、方凳、圆凳、月牙凳,等等。《戏猫图》上就有一张铺了蓝色织物的长凳,上面趴着两只猫。椅与凳的差异其实并不是高与矮,因为到了高型家具时代,凳也发展出高脚。椅区别于凳的特征是出现了靠背。除了靠背椅,宋人还给椅子装上扶手,变成扶手椅。总之,跟凳相比,椅更强调坐着的舒适感。传为南宋刘松年的《十八学士图·展书》(台北故宫博物院藏)就画了一张靠背椅、一张扶手椅。图中的书桌,是镶嵌了大理石板的黑漆花腿桌。
宋代还有一种也很常见的墩形坐具,叫做“坐墩”,从形制上可以分为圆墩、鼓墩、方墩。从造型看,比凳更为美观。《十八学士图·观画》(台北故宫博物院藏)上就出现了一个鼓墩。《梧阴清暇图》上也有一个鼓墩、一个方墩。
传刘松年《十八学士图·展书》
传刘松年《十八学士图·观画》
橱与柜。橱柜是用于收纳物品的家具,装有横拉门,北方人称柜,南方人称橱。橱柜在传世宋画中比较少见,不过我们可以从传为南宋刘松年的《唐五学士图》上找到一个书橱。
传刘松年《唐五学士图》
屏风。宋代屏风的使用非常普遍,宋人说,“今人称士大夫之家,必曰门墙,曰屏著,是矣。”屏风上通常都绘有精美的图画,在客厅、卧室、书房乃至庭院中设一架屏风,可以起来装饰、美观的作用,同时也有区隔空间的功能。我们从大量宋画中都可以看到屏风,如《韩熙载夜宴图》全卷分为听乐、观舞、休憩、清吹、宴归五个段落,各个段落用屏风隔开。宋画中最著名的屏风应该是宋人摹五代周文矩的《重屏会棋图》(北京故宫博物院藏),屏风中有屏风,构成一种奇妙的视觉效果,所以题签曰“重屏”。
宋人摹《重屏会棋图》
台与架。台与架都是功能单一的架具,如花架、灯架、烛架、梳妆台。北宋王诜的《绣栊晓镜图》(台北故宫博物院藏)正好画了一张梳妆台,梳妆台放了一个镜架。在《韩熙载夜宴图》的“听乐”部分,围子榻前面有一个鼓架,帐床后面有一个衣架;在“休憩”部分则有一个烛架。
王诜《绣栊晓镜图》
几与组合几。几是宋人用来放置小型物品的承具,有茶几、花几、香几、宴几等。你看《唐五学士图》上就有一个红漆花几。传为宋徽宗赵佶所绘的《听琴图》(北京故宫博物院藏)上,则有一个黑漆香几,造型非常雅致。
传赵佶《听琴图》局部
需要特别指出来的是,宋代出现了一种设计巧妙的“组合几”。北宋人黄伯思设计的《燕几图》介绍的就是这种组合几。燕几,即宴几,指用于设宴的案几。这套燕几以“广一尺七寸五分,高二尺八寸”的方几为基础模数,两只方几可合成一张“小桌”,可坐两人;三只方几合成一张“中桌”,可坐三人;四张方几合成一张“长桌”,可坐四人。整套燕几总共由七张桌几组成,其中长桌两张,中桌两张,小桌三张,号为“七星”。
小桌、中桌、长桌又可以根据宴会的需要,组合出数十种布局,“纵横离合,变态无穷,率视夫宾朋多寡、杯盘丰约,以为广狭之则。遂创为二十体,变为四十名,因体定名,因名取义,谓之‘骰子卓’,盖拟其六也(后增加一小桌,合为“七星”)。燕衍之余,以之展经史、陈古玩,无施而不宜”。不但可以当宴几,也可以作为陈列古玩、书籍的家具。这样一套燕几也是历史上最早的组合式家具。
北宋《燕几图》中的桌几组合方式
追求舒适的造型
宋式家具的一个特点是“追求舒适”。从人体生理结构来说,“垂足而坐”显然比“盘足而坐”更加舒服,这也是高型家具在宋代全面取代矮型家具的重要原因。宋代靠背椅、扶手椅、圈椅的兴起,也是出于人们对于舒适感的生理需求。一些宋代靠背椅的靠背还向后形成弧度,以适应人体脊椎结构。
宋人还发明了一种造型特别的交椅:在交椅的靠背上方加了一个荷叶状的托,方便枕着假寐。
交椅可以折叠,方便携带。现在加装一个荷叶托,又可以仰首休息,所以在士大夫中非常流行。有些士大夫外出游玩,也会带着这种交椅。宋代佚名《春游晚归图》(台北故宫博物院藏)上,就画有一名仆人扛着一把交椅,随主人出游。
宋佚名《春游晚归图》局部
宋代还有一种躺床,可能是从交椅演变而来。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刘松年《四景山水图·夏景》上,可以看到一张这样的躺椅,研究家具设计史的方海先生,将这种躺椅命名为“松年椅”。邵晓峰先生的《中国宋代家具:研究与图像集成》一书还将“松年椅”绘制出来,让我们能够看得更加清楚。这种躺椅的靠背,很可能还可以调节倾斜坡度。
刘松年《四景山水图·夏景》局部
据《四景山水图·夏景》绘制的“松年椅”。转引自邵晓峰《中国宋代家具:研究与图像集成》一书
为了坐得更舒服一些,宋人还给坐具设计了软垫,我们去看《唐五学士图》,会发现图中的坐墩都铺设了松软的圆形坐垫,跟我们今天也会在椅子、沙发放上坐垫一样。
《唐五学士图》局部
如果我们去看《宋人人物图》(台北故宫博物院),还会发现一个造型特别的用具,形同一个扁平的“兀”字,两端略翘,涂了红漆,搁放在榻上。这是做什么用的呢?蒋勋先生解释说:“它是看画卷的东西,我们知道东方的画是要拉开来看的。这个家具我还曾经在古董店看到过,宋朝人为了看书法跟绘画作品设计了这种家具。”
《宋人人物图》局部
可惜蒋勋先生应该说错了。这个家具其实是用来搁放手臂的,叫做“凭几”。当你坐在榻上,长久挺直腰板,腰部很容易疲劳,这个时候如果有件东西让你的手臂搁着,换成懒洋洋斜倚着的姿势,便会觉得很舒服。凭几就是干这个用的,宋人又习惯称其为“懒架儿”,一个“懒”字,道尽了这种家具的功能。宋笔记《宣和遗事》讲到宋徽宗微服私会李师师时,就写道:“二人归房,师师先寝,天子倚着懒架儿暂歇,坐间忽见妆盒中一纸文书。”我们看《梧阴清暇图》,榻上正好有一个懒架儿,图中人物的左手就倚靠在懒架儿上面。
《梧阴清暇图》局部
懒架儿除了可以搁臂,还可以用来搁脚——睡觉时将脚搁放在凭几上,就如宋佚名《槐荫消夏图》(北京故宫博物院藏)描绘的这样。这是一种很舒服、也颇符合科学道理的睡姿,现代医学证明,睡觉时垫高脚部,有利于下肢的血液循环。
宋佚名《槐荫消夏图》
这幅《槐荫消夏图》还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:那位正在甜睡的文人,脑后枕着的枕头是一个软枕。由于出土的宋代瓷枕比较多见,以致许多人都误以为宋人使用的都是硬枕,并产生了疑问:硬邦邦的枕头,用着能舒服吗?长久这么睡,不会得颈椎病吗?其实,宋人一般只是在炎热的夏天用瓷枕,图其凉快。清人说:“昔尚瓷枕,暑月用之必佳。”
除了硬枕,软枕在宋代的使用也很广泛,宋人张耒有诗云:“烧香扫地一室间,藜床布枕平生事。”黄庭坚有诗曰:“茵席絮剪茧,枕囊收决明。”陆游有诗写道:“衫袖耫橙清鼻观,枕囊贮菊愈头风。”这里的枕囊就是软枕。《槐荫消夏图》出现的软枕,便是宋人常说的枕囊。在宋人摹《韩熙载夜宴图·休憩》上,也可以看到一张帐床,床上的枕头也是一个蓬松的枕囊。南宋末画家钱选的《扶醉图》(私人藏),画中枕头似乎也是软枕。
南宋人摹《韩熙载夜宴图》“休憩图”
钱选《扶醉图》
元人刘贯道画有一幅完全模仿宋人风格的《梦蝶图》(美国私人收藏),构图跟《槐荫消夏图》非常相似,也是画了一位文士躺在榻上甜睡,脚搁懒架儿,枕的却是一个可折叠的枕头。这个图像信息告诉我们,至迟在宋元时期,人们已经在使用折叠枕。
刘贯道《梦蝶图》
通过对图像史料上宋式家具的细致观察,我们可以确定地说,“舒适感”是宋人设计家具时的一个有意识的追求,无论是家具的尺寸,还是线条、结构与造型,都能照顾到使用者的舒适感。
雅致的审美风格
如果宋式家具只讲求舒适、实用,那么它跟今天的一张沙发、一床席梦思没什么区别。但事实上,当我们观看宋画上的家具时,会感到赏心悦目,觉得那些家具蕴含着一种清雅的美。确实,宋式家具的审美风格,正是宋朝士大夫的雅致审美时尚在器物上的凝结,也是宋朝文人的闲适、优雅生活的折射。
即便是宋朝皇室中的家具,也表现出一种素雅的美感,如南宋萧照《中兴瑞应图》(保利艺术博物馆藏)中的床榻、黑漆棋案、花几;南宋《女孝经图卷》(北京故宫博物院藏)中的黑漆细腿书桌、香桌,跟文人家具并无什么差异。这也许可以说明,宋朝皇室的审美跟宋朝士大夫的审美是高度合拍的。
Advertising agency
技术支持:申博科技
Copyright © 2004-2017 www.abg9999.net - 首页 青ICP备1256号-9
地址:青海 平安
电话:0972-5987447 13111499400
400-000-0000